蝕刻加工前金屬表面預處理有哪些?
來源:發布時間:2019-07-09 14:31:31點擊率:
金屬表面預處理,所謂預處理,是指對某種金屬材料在進行防蝕層制作前或蝕刻前的預先加工處理過程。 其目的是為某種金屬材料提供一個表面狀態一致的基準,然后在這個基準上再進行后續加工過程。 預處理質量的合格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金屬蝕刻的終質量。表現得為突出的就是經預處理后工件表面與防蝕層之間的附著力關系,只有經過良好預處理的工件才能制作出滿足蝕刻要求的防蝕層。同時,預處理也是金屬蝕刻行的工序,只有良好的開端才會有滿意的結果。本節將對金屬表面預處理所包括的各個工序及步驟逐一展開討論。
對于金屬蝕刻來講,不管是什么樣的金屬種類也不管工件的形狀和大小如何,其前處理工 序都會包含有以下幾個部分:除油、酸洗、鈍化等。
對于有些金屬還有粗化處理,這樣綜合起來前處理就包括除油、酸洗、粗化、鈍化及工序之間的水洗等過程。 在金屬表面預處理全過程中,為關鍵的是對工件的除油處理。說到除油,從事這行的從業人員都不陌生,但在實際生產中.真正認識到除油的重要性,并且能嚴格按照工藝要求來對 照自己每天工作的人并不多。
就目前而言,對金屬蝕刻為常用的有3種金屬:鋁及合金、銅及合金和不銹鋼。在這3種常用金屬中,銅及合金除了PCB行業大量采用外,在其他領域應用不多,而鋁及不銹鋼是應用得多的。 鋁及合金在堿性和酸性除油中都會存在除油溶液對鋁基體有程度不同的腐蝕作用(酸性 除油的腐蝕較為輕微),由于腐蝕作用的存在,對鋁及合金的除油做得都比較好,基本上都能滿足除油要求。但對不銹鋼則不然,在不銹鋼所采用的堿性或酸性除油體系中,都不會對不銹鋼產生腐蝕現象。
對于有沖壓油等表面有非皂化油的工件,在除油時如果不預先用溶劑清洗,往往都達不到除油要求。也許有人會認為通過堿性除油肯定能達到除油的目的,其實不然,工件表面的油污性質并不受控制,是外形加工商根據加工工藝的要求來采用必要的工藝措施,當工件交到手上之后,首先要建立起一個能滿足除油要求的表面基準狀態,是在這個表面基準狀態上進行除油處理?,F在很多蝕刻廠都會購置一些自動清洗設備來對工件進行除油處理,同時也比較依賴這些設備,而對除油后的工件不太注重進行除油效果檢查,往往會因為除油不凈的原因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除油效果簡單也有效的檢查方法就是要求工件表面有連續水膜保持30s不破裂為合格,這個方法在書中會多次提到。
在實驗室的情況下,對某些工件的蝕刻為了取得一些對比效果或為了取得一些實驗數據,可能并不對工件進行除油處理而直接進行防蝕層制作。就目前而言,生產中所采用防蝕材料都不是水溶性的,調配都是采用有機溶劑,而有機溶劑對工件表面的皂化或非皂化油都有溶解作用,都會為防蝕層提供一個結合力。作為這方面的實驗者也可能會把這種情況介紹出來,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告訴讀者“工件污染不嚴重就可以不除油而直接進行防蝕處理或其他加工過程”。所以,讀者在查閱這些資料時,首先要做的是正確領會作者的真實意圖,然后才是根據自己所在企業的實際情況去引用這些技術。